社会实践
金龙村:茶企引领经济,人才助力振兴
发布时间:2024-08-23 来源:湘潭理工学院 浏览量:77

“共赏诗画万亩茶,同筑百年振兴梦”。7月7日-15日,湘潭理工学院“茶韵润乡土”团队前往长沙县金井镇金龙村开展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。通过实地调研、访谈采访等形式,学习当地特色产业带动经济发展的经验,结合理论专业知识,进一步推动金龙村经济发展,为乡村振兴发展贡献青春力量。

位于湖南省长沙县北部的金井镇金龙村,素有“茶乡小镇”的美誉,自进行乡村振兴建设以来,金龙村集体经济更上一层楼,实现了产业增值,成为腾飞的集体经济示范村。


发展特色产业,激活经济引擎

金龙村西汉时便开始种植茶叶,茶文化历史悠久。7月9日,为探寻金龙村茶产业发展历程,调研队来到了金井茶厂采访该茶厂总经理周宇,了解到金井茶产业从粗放型经济到高度集中的集体经济转变的历程。

图为采访金井茶厂总经理周宇

该茶厂一开始从村民手中收购茶叶进行产品加工,但产品质量参差不齐,后来茶厂转变为从村民手中收购茶园,金井茶厂正式走向集体经济道路。村民通过制茶技术,采茶劳动等参与企业建设,获得分红和报酬,村民收入也越来越稳定。2000年之后,茶厂开始引入机械化生产,不断实现产业创新、优化产业结构,与村委会合作,启动茶旅项目,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。

当队员们来到花园片区村民议事堂时,村干部热情的为队员们介绍金龙村为实现产业振兴的“五共”模式,其中,“产业共链”在整个战略中尤为重要。“产业共链”中指出企业主动供链,村组与村民积极融链。村党支部积极指导,助力村民盘活闲置的农房与菜地,通过与企业合作,共同开发民宿、餐饮等产业,强化“一二三”产业的深度融合。

图为刘宇书记为我们介绍金龙村发展模式

图为全体队员和金龙村村干部在花园片区的合照

近年来,金龙村村委会和金井茶厂一同建设茶旅事业,茶厂通过村委会寻找制茶手工非遗人,让制茶体验走近游客。在企业用地上,村委会成立专门小组摸清金龙村用地状况,在有限的土地上最大程度开发土地价值,死守耕地红线的同时为企业用地建起绿色通道,至今已建成茶手工非遗传习所,花园片区观光车道等,未来将继续开发天文台项目,红色研学等项目,解决当地淡季客流量问题,真正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。

此外,村委会与企业共同宣传,鼓励村民进茶企工作,茶叶出口到德国、日本。金井茶厂拥有全湖南最大的名优茶生产线,实现高速度高质量生产,“金杯盛绿叶,井水沏名茶”,金井茶作为长沙县亮丽的名片已扬声海内外。

目前,金龙村旅游项目建设在产业共链中尤为突出,队员们参观过的红色基地杨立三故居,非遗手工传习所便是看得见的成就。同时,村民参与度提高,每个村民切实地感受到了村中产业结合所带来的切实利益。

 

引培” 夯实人才基础

乡村振兴,不光在于产业,更在于人。农村人才回引难、青年党员发展难、村级后备干部培养难,是广大乡村普遍面临的难题,在人才振兴的战略上,金龙村的成就也值得研究借鉴

走进金井镇金龙村,可以看到每家每户家门口一片片整齐茂盛的菜园,带着标有自家名字的木牌,便于管理,形成了“一家一户一菜园一景”。这一切美丽乡村的建设离不开金龙村人才共育的战略。经了解,团队得知金龙村和金井茶厂一道培养了许多非遗手工人,寻找智能民宿、特色农家乐“好厨娘”,吸引游客前来,为茶旅建设增效。

在茶手工技艺非遗传习所,非遗手工人郑波耐心地教授制茶步骤,从“杀青”到“摊青”,队员们全神贯注,杀青是难度最高的一步,完全依靠熟能生巧,十一步工序下来,才能做出好茶。郑波学习制茶技艺二十年,从年轻时在外打拼,到回家乡传承手艺,制茶不仅能让他获得不错的收益,还能在家乡守着家人,日子过得有滋有味。

图为金井非遗传习所

在智慧民宿,游客品尝当地特色菜,对厨师的手艺赞不绝口,也吸引了不少回头客和更多客人。三棵树茶园里,队员们走进了郁郁葱葱的茶丛,向茶农学习如何采摘嫩芽,体验采茶的辛苦与乐趣。一捏一掐,看似简单的采茶动作,蕴涵的是对自然的理解和尊重。在劳作中,队员感受到大自然的恩赐和劳作带来的满足感,也更加了解茶农背后的辛苦与不易。

图为女队员采茶的集体合照

金龙村还探索创新发展路径,通过村企“掌舵”、村民“扬帆”、政府“护航”,在每个片区建立村民议事堂,实现政务公开,让村民积极投入家园建设。

在采访之外,团队成员还了解到,刘书记在退伍后,在一家房地产公司上班,收入可观,可在面对上一任书记回家乡建设的邀请,他毅然决然放弃高薪工作回到金龙村,扎根于乡村振兴二十多年。面对这样一位将人生献给家乡建设的书记,队员们肃然起敬。在外来人才引进方面,刘书记指出金龙村对大多数大学生和技术人员的吸引力不够,未来,政府和企业共同合作将会制定更多人才引进政策。

图为采访金龙村党支部书记刘宇

青春三下乡,筑梦正当时。此次金井镇之行,实践队员们不仅了解到了金龙村历史悠久的茶文化,还收获了当地产业振兴和人才振兴的宝贵经验,更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任重而道远。在未来,青年大学生们将抓住更多机遇与可能,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大展身手,为乡镇企业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。